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03:18:31   浏览:849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国资委


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省财政厅 省国资委
(二○○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一条 为推动省属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帮助省属国有企业多渠道筹集改革成本,特设立“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二条 专项资金来源:
(一)省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包括省属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补助等资金。
(二)省属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1、省属国有企业产(股)权转让收益。省属国有企业、企业集团(总公司)转让省属国有企业国有产(股)权和直接参股的其他企业国有产(股)权的现金收入,提取30%。
2、省属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收入。省属国有企业整体退出,其资产处置收入用于安置职工后的剩余部分。
3、省属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收入。省属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统一处置改制企业移交的不良资产收益,扣除有关费用后的部分。
(三)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土地使用权处置收入。
(四)其它收入。
第三条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省属国有关闭破产企业破产费用缺口补助。
(二)省属国有改制企业人员安置费用缺口补助。
(三)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过渡期内财政补助。
(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其它支出。
第四条 省属国有企业集团所属企业的改制费用缺口首先由企业集团负责解决。企业集团确有困难的,可申请专项资金补助,但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该企业改制费用总额的35%。省财政预算安排给省属企业主管部门(企业集团、总公司)的计划亏损补贴等财政资金(含中央财政下划资金),以不少于60%的比例计算用于所属企业改制。
第五条 专项资金审批:
(一)省属国有企业申请专项资金,由企业按照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制定详细的改制(破产)方案及资金使用计划,通过省属企业主管部门、集团(总公司)向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申请报告、改制(破产)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
(二)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认真调查研究和核实有关情况后,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审查意见,分批报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单户企业安排专项资金在2000万元以下(含2000万元)的,由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定;在2000万元以上的,报省政府审定。
第六条 本项资金属财政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专户管理、专账核算。
第七条 接受专项资金拨款的单位应设立专门账户,单独核算,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第八条 省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集团(总公司)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向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写出专题报告。审计、财政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或其他违规违纪行为,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第九条 原省属国有企业已改制(破产)的,不适用本办法。中央下放关闭破产企业的破产费用管理执行中央统一政策,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到2007年12月31日停止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江西省解困资金管理使用暂行规定》和《江西省解困资金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江西省解困资金管理使用暂行规定》和《江西省解困资金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行政公署,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江西省解困资金管理使用暂行规定》和《江西省解困资金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江西省解困资金管理使用暂行规定

(江西省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解困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保障国有困难企业特困职工基本生活,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1996〕29号文件意见的通知》(赣发〔1996〕24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贯彻
省委、省政府赣发〔1996〕24号文的有关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府厅发〔1996〕41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解困资金是实施全省国有困难企业特困职工生活救助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享受解困资金的对象是赣府厅发〔1996〕41号文件界定的国有困难企业和特困职工。
第四条 解困资金的管理。各级解困工作协调小组是各级解困资金的主管机构,解困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省级解困资金主要用于省属国有困难企业和特困职工。各地(市)、县(市、区)级解困资金主要用于地(市)、县(市、区)属国有困难企业和特困职工。
第五条 解困资金的审批程序。
(一)国有困难企业申请解困资金的审批。省属国有困难企业由省级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审批;地(市)属国有困难企业由地(市)级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审批;县(市、区)属国有困难企业由县(市、区)级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审批。地(市)、县(市、区)属国有困难企业审批后,均须
报省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特困职工申请解困资金的审批。由特困职工本人提出申请,特困职工所在企业汇总审核,主管部门复审,报同级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审批。
(三)各级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工作人员在调查、认定、审批工作过程中,要把握政策、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不得以权谋私,以保证解困工作顺利进行。
第六条 解困资金的发放。各级解困工作机构依据《困难企业申请解困资金审批表》或《特困职工申请解困资金汇总审批表》拨付给困难企业,企业依据《特困职工申请解困资金审批表》发放给特困职工。
第七条 各级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必须严格财务制度,设立资金使用台帐,建立定期统计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的监督,确保解困资金落到实处,对因弄虚作假或官僚主义而导致工作重大失误的要从严查处。
第八条 各级解困机构日常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从解困资金中核拨,提取比例为当年实际收缴解困资金总额的1%,其中财政部门0.1%、地税部门0.2%、解困办0.7%。
第九条 各地(市)、县(市、区)解困机构可根据上述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报省解困办和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条 本规定由省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1997年1月1日起执行。

江西省解困资金财务管理暂行规定

(江西省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解困资金的管理,严格财经纪律,规范核算方法,提高资金利用效益,根据赣发〔1996〕24号和赣府厅发〔1996〕41号文件精神,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解困工作协调小组的一切财务活动,均须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 解困资金按隶属关系实行分级管理,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外解困资金专户。
由各级财政和劳动部门归集、提取和安排的解困资金,直接缴入或者归入同级财政开设的预算外解困资金专户。
(一)个人所得税比上年增长部分中提取50%的解困资金在上级财政部门批复结算后10日内归入同级财政解困资金专户。
(二)各级财政安排的解困资金,由各级财政部门在每年的11月底以前归入同级财政解困资金专户。
(三)地、市、县劳动部门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按当地上年度结余额划出20%的解困资金,由地、市、县劳动部门在年度结算后10日内缴入同级财政解困资金专户。
第四条 各级解困资金年终结余,可结转下年使用。解困资金所得利息按解困资金管理体制归入各级解困资金专户。
第五条 凡纳入解困资金专户的款项,必须专款专用,只能用于国有困难企业特困职工生活救助和按《江西省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条例》及《江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改变解困资金用途。如发现挤占挪用和截留解困
资金问题,除追回资金外,对责任者要进行严肃查处。
第六条 严格解困资金的拨付手续。各级财政凭同级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填发的《解困资金拨付通知书》和《困难企业申请解困资金审批表》或《特困职工申请解困资金汇总审批表》直接将解困资金拨往困难企业或下一级财政部门预算外解困资金专户。财政部门须在接到上述手续
的5日内予以拨付(遇公休日、节假日顺延),不得拖延或拒付。
第七条 填发《解困资金拨付通知书》须依照已审批完毕的《困难企业申请解困资金审批表》或《特困职工申请解困资金汇总审批表》填写,加盖填发单位印章后交财政部门拨款。
第八条 建立健全台帐登记制度。各级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均应建立本级解困资金台帐,对本级解困资金的发放要及时、分类逐笔登记,以备查询和接受审计、监察、工会等部门的监督。
第九条 逐级建立解困资金收、支、存统计报告制度。统计报表分为季报、年报两种。报表内容要完整、数字要准确、时间要及时。季报在次季头10日内,年报在次年头15日内报送。
第十条 本规定所涉及的拨付通知书、资金(汇总)审批表及台帐、统计报表,均由省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印制。
第十一条 各地(市)、县(市、区)解困工作主管机构可根据上述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报省解困办和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省解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1997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1.解困资金拨付通知书(录)
2.困难企业申请解困资金审批表(录)
3.特困职工申请解困资金汇总审批表(录)
4.特困职工申请解困资金审批表(录)
5.特困职工家庭情况表(录)



1997年11月21日
兰泉解读《工伤保险条例》修订部分

孙斌


  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实施,修订后的条例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有一定的修改,而与《社会保险法》涉及的工伤保险内容基本相同。该条例应当规定的相关程序在修订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待下次修订时进一步完善或者制订专门文件对工伤保险的相关程序进行规范、细化。新条例与旧条例相比有以下修改补充:
  一、扩大了用人单位、职工的范围
  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用人单位范围仅包括各类企业或者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而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将用人单位的范围扩大,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纳入用人单位的范围。上述用人单位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纳入职工的范围。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同《社会保险法》规定一样,不受《工伤保险条例》调整。

  二、将上下班途中受交通事故侵害的责任细化,扩大交通工具的范畴
  新条例保留了上下班途中受交通事故侵害认定为工伤的内容,但与旧条例相比将责任细化。具体表现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如员工负主要责任将不认定为工伤,而无责任或者负同等责任将认定为工伤。
该规定的实施将使受交通事故侵害员工为了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将不得不在工伤认定之前就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
  新条例将交通工具的认定范围扩大,包括机动车、轻轨、地铁、客运轮渡、火车等。

  三、故意犯罪、吸毒不认定为工伤
  旧条例公司司机如犯有交通肇事罪将不认定为工伤,新条例由于强调犯罪主体的主观意识,将故意犯罪不纳入工伤范畴,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将认定为工伤。
  吸毒行为造成的伤害同《社会保险法》规定一样不纳入工伤范畴。
  与《社会保险法》不同的是,新条例没有规定不认定为工伤情形的第四项,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由于旧条例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争议较大,劳动行政纠纷较多,新条例对其进行了删除。

  四、工伤认定时间缩短,工伤认定时效规定了中止情形
  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由原有的60天内改为应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在工伤认定中如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仲裁、诉讼,有关部门对工伤事故的调查报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是否构成故意犯罪的刑事判决等),工伤认定时效应当中止,待上述结论明确后恢复工伤认定时间的计算。

  五、明确了再次鉴定、复查鉴定的时间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工伤伤残等级的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时间与初次鉴定时间相同,而旧条例由于没有规定具体时间鉴定结论往往出现滞后的状况。

  六、对工伤认定不服提起行政复议(诉讼)期间工伤治疗费用的处理
  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参加了工伤保险,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七、用人单位承担的哪些费用改由工伤保险机构承担
新条例将原由用人单位承担的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改由工伤保险机构承担。

  八、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进行了调整提高
工伤一至四级人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提高了3个月的本人工资,工伤五至六级人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提高了2个月的本人工资.,工伤七至十级人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提高了1个月的本人工资。

  九、一次性伤亡补助金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确认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同时,依法确保工亡职工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发放。新条例明确了上述内容,以2009年数据计算一次性伤亡补助金约为34万元。
  希望该规定向双倍工资促成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样,促使用人单位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受各社会保险统筹地区支付能力的影响,除个别省市外非全日制用工以及存在双重劳动关系员工(泛指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等)应单独缴纳的工伤保险到目前为止根本无法缴纳。希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借新条例实施促成各地社会保险机构开通单独缴纳工伤保险业务,让用人单位依法为上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

  十、工伤一至四级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
  旧条例对一至四级工伤人员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而新条例对此进行了调整,由于工伤一至四级人员在确定工伤伤残等级后不再缴纳养老保险,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因此工伤一至四级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十一、事业单位工伤五至六级人员本人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后如何享受工伤待遇
  新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项规定了事业单位七至十级工伤人员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本人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可以享受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但在第三十六条第二款中没有规定事业单位五至六级工伤人员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本人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可以享受一次性的医疗补助金、就业补助金。这一情况如何处理有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做出补充规定。

  十二、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工伤人员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