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教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所办公司财务脱钩、挂钩及验资等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9:35:48   浏览:818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文教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所办公司财务脱钩、挂钩及验资等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财政部


关于文教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所办公司财务脱钩、挂钩及验资等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财政部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我部陆续印发了有关财务方面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明确,现将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凡经国务院清理整顿公司办公室批准保留的公司,原则上实行按部门归口管理。国营性质的公司与财政部主管业务司局挂钩,集体性质的公司按一般集体企业管理,不与财政部挂钩,到当地税务机关登记,照章纳税。
二、凡同一主管部门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公司,原已按性质分别由我部各有关业务司局管理的,在清理整顿后,仍按原管理渠道分别管理,并负责办理脱钩、挂钩及验资证明。
三、文教事业主管部门、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所属的一级公司,凡具备实行“独立核算、依法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条件的,一律纳入预算内,实行企业管理,由公司主管部门财务管理机构统一向财政部有关业务司局办理财务脱钩、挂钩及验资证明。
四、凡文教事业主管部门、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所属二、三级单位主办,并将收入作为补充行政事业费不足的公司,仍作为预算内行政或事业的下属单位管理。对这类公司财政部委托文教事业主管部门、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财务管理机构负责办理财务脱钩、挂钩及验资证明。
五、凡文教事业主管部门、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主办,并将收入作为补充行政事业费不足的二、三级公司,财务收支分别纳入行政或事业单位预算,收大于支的单位,在核定这些单位收支基数时,应规定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上交财政或主管部门,上交主管部门的部分要
抵顶财政拨款,具体比例或数额由财政部会同主管部门核定。
六、清理整顿公司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公司,应加强财务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财经纪律、财政法规、财务制度,实行独立核算,依法经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发生的亏损,财政一律不予弥补。
七、公司主管部门或财政部认定的财务管理部门,对公司上报的有关资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进行审查核定,发现有弄虚作假、资金不实的,一律不予办理财务脱钩、挂钩及验资证明,并追查当事人和有关领导者的责任。



1990年12月3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布《高压电缆选用导则》等58项电力行业标准

国家经贸委


国家经贸委公告2002年第22号 公布《高压电缆选用导则》等58项电力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公 告
二○○二年第22号
 
公布《高压电缆选用导则》等58项电力行业标准
  国家经贸委批准《高压电缆选用导则》等58项电力行业标准,其中《水电水
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为强制性标准,其余为推荐性标准。现予公
布,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以上标准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附件:58项电力行业标准编号及名称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附件:
 
58项电力行业标准编号及名称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

1
DL/T 401-2002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DL/T 401-1991

2
DL/T 445-2002
大中型水轮机选用导则
DL/T 445-1991

3
DL/T 507-2002
水轮发电机组起动试验规程
DL 507-1993

4
DL/T 537-2002
高压/低压预装箱式变电站选用导则
DL/T 537-1993

5
DL/T 764.4-2002
输电线路铁塔及电力金具紧固用冷镦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  


6
DL/T 768.1-2002
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可锻铸铁件
SD 218.1-1987

7
DL/T 768.2-2002
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锻制件
SD 218.6-1987

8
DL/T 768.3-2002
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冲压件
SD 218.7-1987

9
DL/T 768.4-2002
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球墨铸铁件
SD 218.4-1987

10
DL/T 768.5-2002
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铝制件
SD 218.5-1987

11
DL/T 768.6-2002
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焊接件
SD 218.2-1987

12
DL/T 768.7-2002
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钢铁件热镀锌层
SD 218.3-1987

13
DL/T 790.41-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4部分:数据通信协议
第1篇:通信系统参考模型  

14
DL/T 790.51-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5部分:低层协议集
第1篇:扩频型移频键控(S-FSK)协议  

15
DL/T 798-2002
电力系统卫星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87)国电讯字第16号

16
DL/T 799.1-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17
DL/T 799.2-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  

18
DL/T 799.3-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3部分:生产性噪声监测  

19
DL/T 799.4-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  

20
DL/T 799.5-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5部分:高温作业监测  

21
DL/T 799.6-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6部分:微波辐射监测  

22
DL/T 799.7-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7部分:极低频电磁场监测  

23
DL/T 801-2002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  

24
DL/T 802-200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电缆导管  

25
DL/T 803-2002
带电作业用绝缘毯  

26
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  

27
DL/T 805.1-2002
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
第1部分: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  

28
DL/T 806-2002
火力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用阻垢缓蚀剂  

29
DL/T 807-2002
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报废标准  


30
DL/T 808-2002
副产硫酸铵  

31
DL/T 809-2002
水质浑浊度的测定  

32
DL/T 810-2002
±500kV直流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技术条件  

33
DL/T 811-2002
进口110 kV~500kV棒式支柱绝缘子技术规范
SD 331-1989

34
DL/T 812-2002
标称电压高于1000 V架空线路绝缘子串工频电弧试验方法  


35
DL/T 813-2002
12kV高压交流自动重合器技术条件
SD 317-1989

36
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37
DL/T 815-2002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38
DL/T 817-2002
立式水轮发电机检修技术规程  

39
DL/T 818-2002
低合金耐热钢碳化物相分析技术导则  

40
DL/T 819-200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  

41
DL/T 820-2002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
DL/T 5048-1995

42
DL/T 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范
DL/T 5069-1996

43
DL/T 5142-2002
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
SDGJ11-1990

44
DL/T 5143-2002
变电所给水排水设计规程  

45
DL/T 5145-2002
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  

46
DL/T 5153-2002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SDGJ17-1988

47
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SDGJ94-1990

48
DL/T 5155-2002
220kV~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
SDJ2-1988第4章第3节

49
DL/T 5156.1-2002
电力工程勘测制图
第1部分:测量
SDGJ35-1984

50
DL/T 5156.2-2002
电力工程勘测制图
第2部分:岩土工程
SDGJ36-1984

51
DL/T 5156.3-2002
电力工程勘测制图
第3部分:水文气象
SDGJ40-1984

52
DL/T 5156.4-2002
电力工程勘测制图
第4部分:水文地质
SDGJ41-1984

53
DL/T 5156.5-2002
电力工程勘测制图
第5部分:物探
SDGJ39-1984

54
DL/T 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55
DL/T 5158-200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  

56
DL/T 5159-2002
电力工程物探技术规程
SDGJ81-1988

57
DL/T 5160-2002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描述技术规定
SDGJ67-1984

58
DL 5162-200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


贵州省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暂行规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暂行规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基础教育,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的基础教育包括:普通中小学、农、职业中学、幼儿园(所)、盲聋哑学校、弱智学校、工读学校(以下简称“中小学”)及中等以下各类成人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校办厂、场、店,以及校外教育机构等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我省基础教育实行省、地(州、市)县(区、特区、县级市,下同)、乡(乡级镇,下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
各级人民政府(包括政府派出机构,下同)应切实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责任制,把基础教育的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按本规定明确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基础教育全面负责,接
受上级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大工作委员会,下同)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同级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具体工作,并接受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指导和评估。
乡人民政府设置教育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乡教育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贯彻国家和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基础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地区性基础教育政策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建立教育督导制度,加强对教育工作的行政监督。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努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在保证增加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人民群众,多渠道筹措基础教育经费,增加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投入,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第二章 省人民政府主要职责
第六条 对全省基础教育的规模、发展、布局等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制定办学条件标准。
组织、指导全省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科学研究和勤工俭学工作。
部署、指导全省中小学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统筹规划全省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负责培训高中的领导干部和教师。
对全省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行分类指导和检查督促。
负责全省普教、职教、成教的统筹(以下简称“三教统筹”)和农业、科技、教育的统筹工作。
第七条 安排全省教育基建经费及各种专项补助经费,提出全省教育事业费预算,提交省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按照财政管理体制予以落实。督促、检查各地落实《贵州省关于多渠道筹措基础教育经费暂行办法》,逐步达到“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
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以下简称“两个增长”)。
制定教育经费开支标准。加强对全省各级财政用于基础教育拨款的监督和检查。
第八条 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定员比例,负责全省基础教育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指导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的调资和技术职务考核、评审工作。
第九条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委部署的有关基础教育的工作。

第三章 州(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主要职责
第十条 全面落实《贵州省关于多渠道筹措基础教育经费暂行办法》,按照“两个增长”的要求,落实教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及各种专项补助经费对本行政区域内用于基础教育的拨款进行监督、审计和决算。
第十一条 审批本行政区域的普通高中、农、职业高中及直属中小学的设置、搬迁、合并、停办。核定直属教育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考核、任免直属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管理教职工队伍。
第十二条 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的调资、技术职务考核、评审等工作。
第十三条 对所辖县普及初等教育和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组织验收和复查。
组织和指导本地区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科学研究、勤工俭学和师资、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主要负责培训初中的领导干部和老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质量及办学效益进行督导和评估。负责“三教统筹”和农业、科技、教育的统筹工作。
第十四条 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党委部署的有关基础教育的工作。组织统筹各有关部门共同抓好基础教育。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主要职责
第十五条 按教育经费“两个增长”的原则,努力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在年度教育经费落实以后,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规划统筹安排使用,财政部门加强监督、审计。依照国家规定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制定本县、乡、村和社会各界集资办学、
捐资助学及组织勤工俭学的具体办法。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基础教育经费,按规定的标准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第十六条 审批本行政区域内的初级中学及以下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搬迁、合并、停办。落实本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年度招生计划,组织招生工作。
第十七条 核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和直属教育行政、教育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管理全县教职工队伍。考核、任免本县乡(镇)级以上学校的领导干部。切实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的调资和技术职务考核、评审、聘任工作。
落实民办教师政策,兑现民办教师报酬,不断改善民办教师待遇。
第十八条 统筹安排县内学校教师的进修培训,主要抓好小学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工作,使之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各级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对本县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业务指导、检查和评估。
落实本县的“三教统筹”和农业、科技、教育的统筹工作。
第十九条 维护学校正常秩序,保障学校校舍、场地和财产不受侵害,保证师生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
第二十条 完成上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部署的有关基础教育的工作。
对尚未撤销的区公所管理教育的职责作出规定。

第五章 乡(镇,下同)人民政府主要职责
第二十一条 根据本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教育校点的设置和调整意见,报上级审批。
管好上级核定的教育经费。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乡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教育。
依照规定征收本乡的教育事业费附加,并做到专户存储,保证用于教育,并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组织动员本乡集体和个人集资办学、捐资助学。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提高民办教师待遇,按时兑现民办教师报酬。
第二十二条 督促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或监护人)依法按时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保证让儿童、少年受完本县人民政府规定年限的教育,使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切实抓紧扫除文盲及扫盲后教育工作,积极组织本乡的中学毕业生和青少年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使之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作用。
第二十三条 协助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好本乡的学校教职工队伍。对乡级学校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提出建议和意见,依照上级授权,负责其他学校领导干部的任免工作。监督各村民委员会办好本村小学(教学点)和幼儿园(班)。
督促学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加强师生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教育管理,切实搞好勤工俭学。
第二十四条 发动广大群众,制定乡规民约,保护学校校舍、场地和财产,保护师生员工的正当权益,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树立重教、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

第六章 企事业办学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和军队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举办中小学(简称企事业办学,下同),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一种办学形式,是我省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事业办学实行办学单位为主、地方教育部门为辅的管理体制。
企事业办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第二十六条 各办学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办学总体规划。对基础教育各类学校的新建、撤、并、停办等,由各办学主管部门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协商,主管部门批准,并按学校类别、层次报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各办学单位要按照“两个增长”的原则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办学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之逐渐达到规定的办学条件标准。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按(87)黔教计字第28号文件规定,将一定比例的教育费附加返还给企事业,作为对新办学校经费的补贴。
第二十七条 各办学单位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按教育规律办事,做好学校领导干部的考核任用、教师的考核、聘用、招生录取、教学教研等工作。地方教育部门在教学业务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对企事业办学进行指导和帮助。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地、县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省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1年9月11日